晉能控股集團勞模精神代代傳 砥礪奮進新時代
在企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廣大勞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贊歌,為各條戰線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
當前,晉能控股集團正處于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引領帶動廣大職工投身火熱實踐,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展現勞模風采 踐行責任擔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原大同煤礦乃至中國煤炭工業史冊中,以英模人物馬六孩和連萬祿姓氏命名的“馬連掘進組”,在3米寬、2米高的巷道里,靠著一鍬一鎬,刨出了班進尺1.36米的全國紀錄,相當于當時生產定額的兩倍多。1994年10月,全國煤炭工業著名英模塑像紀念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馬六孩被列為首位。2009年,馬六孩被授予“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殊榮。
歲月如梭,匆匆而過,70年前的“馬連掘進組”已經不在,但是“馬連掘進組”的光輝事跡感動著晉能控股集團的每名職工,“馬連掘進組”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進入21世紀,新的時代賦予了勞模們新的使命和要求。勞模們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不斷豐富勞模精神的時代內涵,在傳承老一輩人的“老黃牛”精神的同時,向知識型、創新型、智慧型轉變,他們身上的精神同樣感召著無數人。
官生花,煤業集團燕子山礦機電部部長,今年我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0年從內蒙古科技大學畢業至今,他用12年時間實現了人生的蛻變。“井下膠輪車防爆柵欄清洗工作擋手問題嚴重,需要怎么解決?”“怎么測試西門子PLC輸入輸出點測試程序、電源組件出現的故障?”“開關電源直流輸出電路如何升級?”……翻開官生花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參與的技術研究。工作中,他堅持將專業知識植根于實踐的土壤當中,用探索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先后發表了《井下移動變電站低壓電網漏電防護研究》《煤礦電氣設備失爆現象防治措施的幾點探討》《煤礦井下刮板運輸機電機損壞因素分析與措施》等多篇學術論文。
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勇于創新是關鍵。作為全省全面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排頭兵,晉能控股集團加快新能源建設應用步伐,積極打造高科技綠色能源企業。同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電力集團清潔能源科技公司組件研發部劉洋,就是這批建設大軍中的一員。電池片無損切割技術、焊帶整形技術、大電流接線盒技術……劉洋和他的團隊用智慧和汗水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任務,用苦干實干踐行著自己的使命。
2021年伊始,劉洋接到一項新的工作任務——需要開發一款新型組件邊框,并協助全線產品迭代升級。邊框在太陽能組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必須確保光伏組件在戶外正常發電25年以上,并且保證不被大風、暴雪等極端天氣破壞。這就意味著,要設計一款既能滿足組件強度要求,又能控制材料成本的輔材。尋找兩者間的平衡點,是此次任務的挑戰之一。為了拿出優化方案,劉洋通過專業的機械模擬軟件進行大量計算,并同步進行模擬實驗驗證;為不影響正常生產,劉洋和研發團隊常常把實驗安排在夜班,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經過不懈努力,新型邊框的研發通過了各項IEC標準測試,既滿足產品性能需求,又實現了降本的目的。
新時代是一個講奮斗、講擔當的時代,是一個呼喚實干、呼喚勞模的時代。在晉能控股集團,還有許多像官生花和劉洋這樣的典型人物,他們是勞模精神的踐行者、傳遞者、弘揚者。
弘揚勞模精神 擦亮奮斗底色
時代在變,但精神不變。如何充分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創新、品牌”作用?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勞模和工匠品牌的“含金量”,晉能控股集團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煤業集團晉陽煤炭事業部自主研發的煤炭銷售信息平臺,實現了集中統一銷售全流程集中管理。目前,該平臺已在120座生產礦井廣泛應用。電力集團塔山發電公司汽輪機隨動懸浮齒汽封改造項目減少了汽封漏氣量,每發一度電降低4.08克標準煤耗,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勞動開創未來,奮斗成就夢想。在晉能控股集團第一屆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推介會上,483項科技創新成果涵蓋了采煤、發電、煤機制造,以及科技研發等眾多技術領域。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晉能控股集團各條戰線勞動者們勤勞刻苦、實干創新的縮影和寫照。
一個勞模就是一面旗幟。晉能控股集團全力打造“鼓勵創造、崇尚知識、尊重勞模”的企業文化,樹立示范標桿,以點帶面,全面輻射,用模范行為影響身邊人、帶動更多人;把有潛質、肯上進的青年職工送到勞模身邊,學習他們的精湛技藝和爭創一流的勞模精神;發揮傳幫帶作用,使勞模的示范作用不只停留在個人,讓勞動者在廣闊天地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推動勞模身邊再出勞模、能手身邊再出能手;編印勞模光榮冊、組織開展人物專訪、勞模風采故事演講、勞模先進事跡圖片展活動等,以勞模事跡和勞模品質感召人、鼓舞人、激勵人,讓“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理念深入人心,匯聚起企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培厚精神土壤 孕育人才之花
勞動模范,不僅是一個光榮而響亮的稱號,也是一份對初心的執著與堅守。
在煤業集團塔山礦綜采智能化創新工作室內,負責人陳建龍正在模擬場景前一遍遍演示人工智能識別。“作為工作室負責人和監控中心副主任,我的工作同信息化、技術創新密不可分。塔山礦一直走在智能化建設的前沿,技術、裝備都在不斷升級更新,智能巡檢機器人、井下網約運輸、5G可視通信……讓礦井智能化建設如虎添翼。‘電液控驅動器線路檢測修復專用裝置’等一批發明,更是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增強了我們的技術實力。”陳建龍說道。
電力集團侯馬熱電公司郝炎軍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一對一”“傳幫帶”的培養模式,結合生產實際,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營造出了全員比創新比貢獻、人人爭當技術能手和崗位標兵的創新氛圍,打造了一支支高技能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集智聚力。
裝備制造集團鄧玉花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承擔“液壓支架連桿自動化焊接機器人研制與應用”課題,獲晉能控股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研制的3.3kV礦用隔爆兼本安型變頻軟起動器,獲晉能控股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的PSA制氮機進出氣管路設計項目、礦用隔爆兼本安型風水一體智能控制冷卻水循環裝置項目,均取得專利。
目前,晉能控股集團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達90多個。雖然勞模們的崗位不同、職責不同,但他們執著事業、不斷創新、甘于奉獻的精神卻是相同的。
近年來,晉能控股集團堅持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由勞模“擔綱領銜”,讓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唱主角”,吸納更多愛崗敬業、技術精湛、銳意進取的職工投入到創新工作中,爭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依托工作室的技術、人才優勢,廣泛深入開展課題領辦、技術攻關、革新創造活動,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創造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
歷史總會眷顧奮斗者,唯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通過不懈奮斗,夢想才會走進現實。讓我們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動力,以模范人物為榜樣,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現代能源企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在企業發展的各個歷史時期,廣大勞模以高度的主人翁責任感、卓越的勞動創造、忘我的拼搏奉獻,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動人贊歌,為各條戰線樹立了光輝的學習榜樣。
當前,晉能控股集團正處于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引領帶動廣大職工投身火熱實踐,當好主人翁,建功新時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展現勞模風采 踐行責任擔當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在原大同煤礦乃至中國煤炭工業史冊中,以英模人物馬六孩和連萬祿姓氏命名的“馬連掘進組”,在3米寬、2米高的巷道里,靠著一鍬一鎬,刨出了班進尺1.36米的全國紀錄,相當于當時生產定額的兩倍多。1994年10月,全國煤炭工業著名英模塑像紀念儀式在山西太原舉行,馬六孩被列為首位。2009年,馬六孩被授予“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范”殊榮。
歲月如梭,匆匆而過,70年前的“馬連掘進組”已經不在,但是“馬連掘進組”的光輝事跡感動著晉能控股集團的每名職工,“馬連掘進組”這面永不褪色的旗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進入21世紀,新的時代賦予了勞模們新的使命和要求。勞模們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不斷豐富勞模精神的時代內涵,在傳承老一輩人的“老黃牛”精神的同時,向知識型、創新型、智慧型轉變,他們身上的精神同樣感召著無數人。
官生花,煤業集團燕子山礦機電部部長,今年我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10年從內蒙古科技大學畢業至今,他用12年時間實現了人生的蛻變。“井下膠輪車防爆柵欄清洗工作擋手問題嚴重,需要怎么解決?”“怎么測試西門子PLC輸入輸出點測試程序、電源組件出現的故障?”“開關電源直流輸出電路如何升級?”……翻開官生花的筆記本,里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他參與的技術研究。工作中,他堅持將專業知識植根于實踐的土壤當中,用探索的視角看待和解決問題。經過多年的潛心研究,他先后發表了《井下移動變電站低壓電網漏電防護研究》《煤礦電氣設備失爆現象防治措施的幾點探討》《煤礦井下刮板運輸機電機損壞因素分析與措施》等多篇學術論文。
創造不平凡的業績,勇于創新是關鍵。作為全省全面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排頭兵,晉能控股集團加快新能源建設應用步伐,積極打造高科技綠色能源企業。同為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電力集團清潔能源科技公司組件研發部劉洋,就是這批建設大軍中的一員。電池片無損切割技術、焊帶整形技術、大電流接線盒技術……劉洋和他的團隊用智慧和汗水完成了一項又一項任務,用苦干實干踐行著自己的使命。
2021年伊始,劉洋接到一項新的工作任務——需要開發一款新型組件邊框,并協助全線產品迭代升級。邊框在太陽能組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必須確保光伏組件在戶外正常發電25年以上,并且保證不被大風、暴雪等極端天氣破壞。這就意味著,要設計一款既能滿足組件強度要求,又能控制材料成本的輔材。尋找兩者間的平衡點,是此次任務的挑戰之一。為了拿出優化方案,劉洋通過專業的機械模擬軟件進行大量計算,并同步進行模擬實驗驗證;為不影響正常生產,劉洋和研發團隊常常把實驗安排在夜班,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有的事。經過不懈努力,新型邊框的研發通過了各項IEC標準測試,既滿足產品性能需求,又實現了降本的目的。
新時代是一個講奮斗、講擔當的時代,是一個呼喚實干、呼喚勞模的時代。在晉能控股集團,還有許多像官生花和劉洋這樣的典型人物,他們是勞模精神的踐行者、傳遞者、弘揚者。
弘揚勞模精神 擦亮奮斗底色
時代在變,但精神不變。如何充分發揮勞模的“示范、引領、創新、品牌”作用?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斷提升勞模和工匠品牌的“含金量”,晉能控股集團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煤業集團晉陽煤炭事業部自主研發的煤炭銷售信息平臺,實現了集中統一銷售全流程集中管理。目前,該平臺已在120座生產礦井廣泛應用。電力集團塔山發電公司汽輪機隨動懸浮齒汽封改造項目減少了汽封漏氣量,每發一度電降低4.08克標準煤耗,取得較好經濟效益……
勞動開創未來,奮斗成就夢想。在晉能控股集團第一屆職工技術創新優秀成果推介會上,483項科技創新成果涵蓋了采煤、發電、煤機制造,以及科技研發等眾多技術領域。這些成果的背后,是晉能控股集團各條戰線勞動者們勤勞刻苦、實干創新的縮影和寫照。
一個勞模就是一面旗幟。晉能控股集團全力打造“鼓勵創造、崇尚知識、尊重勞模”的企業文化,樹立示范標桿,以點帶面,全面輻射,用模范行為影響身邊人、帶動更多人;把有潛質、肯上進的青年職工送到勞模身邊,學習他們的精湛技藝和爭創一流的勞模精神;發揮傳幫帶作用,使勞模的示范作用不只停留在個人,讓勞動者在廣闊天地中體現價值、展現風采,推動勞模身邊再出勞模、能手身邊再出能手;編印勞模光榮冊、組織開展人物專訪、勞模風采故事演講、勞模先進事跡圖片展活動等,以勞模事跡和勞模品質感召人、鼓舞人、激勵人,讓“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理念深入人心,匯聚起企業發展的磅礴力量。
培厚精神土壤 孕育人才之花
勞動模范,不僅是一個光榮而響亮的稱號,也是一份對初心的執著與堅守。
在煤業集團塔山礦綜采智能化創新工作室內,負責人陳建龍正在模擬場景前一遍遍演示人工智能識別。“作為工作室負責人和監控中心副主任,我的工作同信息化、技術創新密不可分。塔山礦一直走在智能化建設的前沿,技術、裝備都在不斷升級更新,智能巡檢機器人、井下網約運輸、5G可視通信……讓礦井智能化建設如虎添翼。‘電液控驅動器線路檢測修復專用裝置’等一批發明,更是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增強了我們的技術實力。”陳建龍說道。
電力集團侯馬熱電公司郝炎軍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通過“一對一”“傳幫帶”的培養模式,結合生產實際,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營造出了全員比創新比貢獻、人人爭當技術能手和崗位標兵的創新氛圍,打造了一支支高技能人才隊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集智聚力。
裝備制造集團鄧玉花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承擔“液壓支架連桿自動化焊接機器人研制與應用”課題,獲晉能控股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研制的3.3kV礦用隔爆兼本安型變頻軟起動器,獲晉能控股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參與的PSA制氮機進出氣管路設計項目、礦用隔爆兼本安型風水一體智能控制冷卻水循環裝置項目,均取得專利。
目前,晉能控股集團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達90多個。雖然勞模們的崗位不同、職責不同,但他們執著事業、不斷創新、甘于奉獻的精神卻是相同的。
近年來,晉能控股集團堅持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由勞模“擔綱領銜”,讓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唱主角”,吸納更多愛崗敬業、技術精湛、銳意進取的職工投入到創新工作中,爭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復合型人才。同時,依托工作室的技術、人才優勢,廣泛深入開展課題領辦、技術攻關、革新創造活動,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創造更多的經濟社會效益。
歷史總會眷顧奮斗者,唯有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通過不懈奮斗,夢想才會走進現實。讓我們以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為動力,以模范人物為榜樣,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現代能源企業貢獻智慧和力量。
- 金一文化 ×《傳家》聯名款民國風首飾重磅發售(2022-05-31)
- 雀巢進一步推進零毀林可可供應鏈進程(2022-05-31)
- 新時代破局而進!北京現代獲60億“新鮮血液”(2022-05-31)
- 加速邁入全面電動 國產新一代梅賽德斯-奔馳電池正式下線(2022-05-31)
- 能力提升︱中國中檢召開“十四五”專項規劃工作推進會(2022-05-31)
- 創新再造核心主業新動能,同方股份“十四五”重返高科技企業第一陣營(2022-05-31)
- 農民日報:強產業 謀創新 講故事 ——看中糧集團如何寫好“茶文章”(2022-05-31)
- 人民網:春播春種農事緊 科技賦能穩生產(2022-05-31)
- 從智慧城市1.0發展至今,聯想如何描繪智慧城市3.0+?(2022-05-31)
- 航天科技五院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科研生產攻堅戰側記(2022-05-31)